《家住美国》网站12月28日报道,据美国媒体近期综合报道,近期,纽约州州长霍楚尔日前签署“亚裔细分法案”。该法案一直遭到部分华人群体反对。
据官方介绍,“亚裔细分法案”要求部分州府机构收集特定的族裔信息,以“更精确地记录”纽约州的亚裔人口。法案把亚裔细分为华裔、韩裔、菲裔、日裔、越南裔、柬埔寨、台湾、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印尼裔等等类别。一旦通过,就将额外增加表格,对这些血统族裔的详细情况进行登记,分类理由是:“促成公共政策在分配资源和机会时,确保掌握亚裔多元族裔的情况。”
这一法案遭到一些华人的反对。纽约中华公所24日临时召开记者会,表示“十分担心此法案今后对亚裔权益的长远影响”。

纽约中华公所发表抗议认为,亚裔仅占美国人口总数的6%,作为所有少数群体中的少数群体,亚裔不应被划分为超过24个甚至更小的群体,这将进一步边缘化他们的声音,使他们更容易成为歧视的目标。
在纽约市,亚裔占居民人数的12%,但获得的社会服务资金不到2%。请愿书还援引二战期间日裔美国人被拘留和1882年排华法案的创伤为例,担心种族数据容易被滥用并造成危险。在教育领域,种族数据被用来激起种族群体的不满,成为公开歧视亚裔的工具。
据美国媒体报道,每次亚裔细分法案通过,都会在华人社区引起轩然大波。
对于亚裔细分的缘起,目前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亚裔细分是亚裔中弱势群体要求“脱离”强势群体的自发运动。1990年代中期以前,亚裔各个族群在美国势单力薄,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因而尚能保持一定团结。
但是19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来自中国大陆和印度的移民数量攀升,并逐步在教育和经济资源中取得优势地位,导致其他弱势亚裔群体内心产生不平衡,转而要求与华裔、印度裔等剥离,转入“缺乏足够关注的少数族裔”(underrepresented minorities),像非洲裔、拉丁裔那样,享受特殊资源照顾。

第二种观点认为,亚裔细分是民主党的阴谋,是其扩大票仓的一个战略手段。这种观点还认为,将亚裔细分后,菲律宾裔、越南裔等转入“缺乏足够关注的少数族裔”,享受更多的资源照顾,必定对民主党更加忠诚;华裔、印度裔所享有的优势教育资源,则会被非裔、拉丁裔分散,从而进一步巩固民主党的基本盘。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亚裔细分是美国实行“精准扶贫”的技术前提,并不是什么阴谋。从美国现状来看,支持甚至提出亚裔细分法案的,不仅包括弱势亚裔群体和民主党人,还包括大量华裔议员。其中,纽约市华裔议员陈倩雯、顾雅明最具代表性,两者都是纽约市亚裔细分法案的提案人。
陈倩雯公开表示,统计时对亚裔进行细分,有助于政府在亚裔社区进行更好的资源分配,准确地说,会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照顾亚裔弱势群体。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对于曾经饱受歧视之苦的华人,尤其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来说,亚裔细分更像是“种族歧视”的前奏。为什么欧洲裔不细分,非裔不细分,拉丁裔不细分,偏偏细分亚裔?这种亚裔细分法案表面上似乎是要照顾弱势群体,但实际上很那可能是故意压制华裔,把几十年来华裔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优势教育资源消解掉。搞不好,亚裔会被割裂为一个个小群体,重新沦落为可有可无的角色。
(本文由家住美国网站综合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