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锐传媒7月18日综合报道,近期,美国主流财经媒体《华尔街日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经济学家预期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已在第二季度达到顶点,财政刺激政策和疫情防控措施放宽给经济带来的提振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同时,供应链的不畅和通胀也给美国经济带来隐忧。
美国商务部定于本月下旬公布第二季度经济数据。据经济学家普遍预计,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9.1%,经济总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专家还预计,在就业增加、居民储蓄和财政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未来一年美国经济将保持稳健增长,但增速逐步放缓。在今年三季度经济增速将放缓至7%,全年经济预计增长6.9%,2022年和2023年经济增速将分别下降至3.2%和2.3%。

由于疫情后商业活动的广泛重启、疫苗接种率的上升以及政府在春季推出的大规模抗疫救济举措,推动消费者支出快速增长。而消费是驱动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但经济学家们表示,消费带来的效应已经开始降温。
通常来说计,美国经济维持一定动能受益于三方面因素。一是数百万失业者可能重新找到工作,从而获得更多可供消费的收入;二是消费者在疫情期间积累大量储蓄,未来仍有增加支出的空间;三是联邦政府刺激政策尚未完全退出,仍可能产生一定提振作用。
不过,经济学家认为,这一过程同样伴随着风险。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日发布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指出,新冠疫情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瓶颈制约美国经济复苏,造成通胀压力暂时加大。
美联储在报告中指出,当前美国劳动参与率增长缓慢,远低于去年2月的水平,原因包括退休人数激增、育儿压力增加、对感染新冠的担忧等。同时,失业救济福利覆盖范围扩大、时间延长且额度增加促使更多人退出劳动力市场。美联储认为,疫情或给美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带来持久性改变。

报告认为,目前美国制造商面临供应链瓶颈,同样对美国经济复苏构成制约。一方面,工厂在疫情期间关闭,造成订单积压和库存短缺;另一方面,港口货物处理能力和承载力有限,制造商无法及时获得进口原材料。这些因素导致制造商无法扩大生产以满足经济重启的需求增长。展望未来,供应链瓶颈何时得以解决尚不能确定。
同时,通货膨胀担忧将持续影响预期,部分商品和服务的成本可能快速上涨,持续推高通胀水平。目前,美国通货膨胀持续高企,消费者价格指数涨速不断创下历史纪录,而高通胀必然会对企业和消费者两方面都造成消极影响,最终演成恶性循环。目睹着正在发生的一切,就连华尔街的大机构也坐不住了——德意志银行发布研究报告,说美国通货膨胀将会成为全球经济的定时炸弹,而美国银行则大声宣称,联储的“暂时性”论断是完全错误的,美国正走向史无前例的高通胀周期。德银甚至警告说:政策制定者们将会面对20世纪80年代沃克尔/里根时代以来最富有挑战性的时期”。
(本文由家住美国网站综合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