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理财圈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2025年养老金的安全提取率从4%降到了3.7%。这一调整让许多人感到不安,毕竟这意味着如果你存了100万养老金,按新标准每年只能用3.7万,平均每月仅3,000出头。在当前物价水平下,这样的金额显然难以满足生活需求。
今天将分享5个实用方法,帮助你在新规则下依然能够安心、舒适地使用养老金。
为什么4%下降到了3.7%?
2025年的3.7%安全提款率其实是经过精密计算得出的。金融机构 Morningstar 的专家团队使用了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s),通过上万次市场环境推演,考虑股市估值、债券收益率、通胀水平等多重因素,最终得出了这一数字。
简单来说,这就像让一台超级计算机疯狂“演练”各种极端情况:
如果遇到金融危机怎么办?
如果通胀飙升怎么办?
如果市场大涨又大跌怎么办?
计算结果显示,4%法则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市场环境:
股票估值偏高,未来预期收益下降。
债券收益率走低,固定收益缩水。
30年期蒙特卡洛模拟结果恶化,4%提款率让储蓄更容易耗尽。
数据证明:如果2025年退休的人仍坚持使用4%规则,到2055年把钱花光的概率高达17%!而按照3.7%提款率,30年内把钱用光的概率只有 10%。这就意味着,如果你过度依赖4%规则,今年必须踩刹车!
不过,别被3.7%吓住!退休提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规则,下面5个方法,能让你的养老金花得更安心、舒适。
方法一:调节股票占比
许多人认为退休投资中股票占比越高,收益越大。然而,Morningstar的最新研究结果却显示,20%股票加80%债券的组合可以安全提取3.8%,而50%股票加50%债券的组合只能提取3.7%。这是因为高股票比例虽然可能带来更高收益,但也伴随着更大的风险。在当前股票估值较高的情况下,未来大涨的可能性较低,而一旦市场大跌,可能会迅速耗尽本金。
因此,如果你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且股票占比超过50%,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购买带下跌保护的股票基金,为投资增加“安全气囊”。
2. 将部分股票基金逐步转换为债券,注意分批调整以降低风险。
方法二:根据回报灵活取款
“护栏策略”(Guardrails Approach)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由美国理财专家Jonathan Guyton和William Klinger研发。其核心思想是将支出分为“必须开支”和“弹性开支”,并根据投资表现灵活调整取款金额。
具体操作如下:
1. 必须开支:包括日常生活费用(如买菜、水电费、物业费、基本医疗等),用固定收入(如社安金、年金、房租收入)来保障。
2. 弹性开支:包括旅游、购物、娱乐等,根据投资收益灵活调整:
投资收益超过8%:可多花10%-20%。
收益在4%-8%之间:按计划花。
收益低于4%:少花10%-20%。
例如,如果你第一年提取3.7万,第二年股市大涨,最多可提取4.07万;若市场表现不佳,则需减少至2.96万。这种策略就像开车时调节油门,确保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方法三:根据年龄调整提取率
3.7%的提取率主要适用于65岁退休、资金使用30年的情况。但随着年龄增长,提取率可以适当提高:
65岁:按3.7%提取。
70岁:可提高到4%。
75岁以上:可提高到4.5%。
80岁以上:可进一步提高。
当然,具体比例还需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其他收入来源、子女支持情况以及医疗需求等因素进行调整。
方法四:固定收入是关键
退休后最重要的财务保障是“固定收入”,即每月稳定到账的资金。Morningstar研究员Jason Kephart指出,如果固定收入能够覆盖日常开销,投资组合的提取率可提高0.5%-1%。例如,社安金是一种常见的固定收入来源。虽然62岁即可领取,但如果延迟到70岁,每月金额可增加77%。因此,最大化固定收入(如社安金、年金等)是退休规划的核心策略之一。
方法五:利用“退休支出微笑曲线”
Morningstar研究员David Blanchett提出了“退休支出微笑曲线”(Retirement Spending Smile Pattern),揭示了退休后支出的变化规律:
初期:刚退休时,旅游、培养新爱好等开支较高。
中期:生活方式稳定后,支出逐渐减少。
晚期:医疗和护理费用增加,支出再次上升。
了解这一规律后,退休规划可以更加灵活:初期多花一些,中期节省一些,为晚年预留更多资金。
起源与早期发展
1735年,清朝乾隆帝登基这一年,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签署《社会保险法》,开启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救济金与养老金。同一年,美国第一家保险公司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成立,标志美国保险市场诞生。1759年,定期人寿保险(Term Insurance)在美国盛行,它属阶段性保险,较便宜但有固定保障期限,且保险费用随年龄增长逐年增加。
保险产品演变
1940年,鉴于Term Insurance的时间局限,保险公司推出终身型寿险(Whole Life),保费固定,保单现金价值随承保时间延长而增加,能保障终身赔付,还可根据盈利派浮动红利。
1978年,万能寿险(Universal Life)问世,解决付款不灵活问题,保费支付可按需调整,其灵活性使其受欢迎程度大幅提升。
上世纪90年代初,因投资者转投高回报的共同基金、股市等,保险公司推出投资型寿险(Variable Universal life),可选择不同基金,回报率无封顶但无保底保障,市场风险和手续费高。
1994年债市危机后,1997年指数型万能寿险(IUL)应市场需求诞生,至今畅销且每年市场涨幅达23%,推动美国保险市场高速发展。
市场地位与规模
从1735年至2021年,美国保险市场历经286年发展,不断完善成熟,涌现众多百年保险公司,在产品创新、资金运用、监管等方面成他国借鉴对象,保费相对便宜、杠杆高。如今,美国是全球最大、最发达的保险市场,占全球1/3份额,有数千家保险公司,保险深度和密度领先,总保费收入达16,5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56万亿元),同比增长 5.75%,保险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健康,渗透率高,在金融体系中地位重要。
监管体系与规定
1851 年起美国建立成熟的保险业监管体系,各州设专职监管机构,专员监管,每季度核查赔付账户,通过《破产法》、保监会、联邦和州立基金对投保人、保险公司提供保护。规定人寿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时,或被兼并(有监督执行机制),或由政府接管;保监会对经营不善或无法保证赔付102%的公司提前介入;联邦和州立层面设特设基金辅助保证最低赔付。
险种特点与限制
美国没有重疾险险种,医疗险最普遍发达,部分州规定居民不买健康保险会罚款。前三种险(医疗险、失能险和年金险)仅限美籍人士、美国绿卡持有者或长期居住者购买,外籍人士只能买寿险。
寿险功能与税收优惠
美国寿险产品功能全面,兼具人身保障、理财、税务筹划、资产传承等功能,还提供多种免费附加保障,保单可灵活提取解决诸多生活问题。美国保险享有税收优惠,人寿保险理赔金免收入所得税,保单内收益免资本利得税,这使得各阶层都热衷投资美国寿险,美国人保险意识很强,低收入人群和富裕阶层都重视保险投入,推动保险行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