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智库移民政策中心(MPI)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华人移民达到230万,占所有移民的5%,成为美国第三大移民群体。
据美国社区调查(ACS)的数据,2016年美国移民人数达4,370万,占美国人口的13.5%。2015年至2016年,国外出生的美国人口增加了449,000。
2016年有149万国外出生的移民移居到美国,比2015年增加了7%。其中印度移民排在首位,其次是中国/香港(160,200)、墨西哥、古巴和菲律宾。
华人移民首选美国 普遍学历高
MPI去年一份报告的数据显示,美国是中国移民首选目的地,其次是加拿大、韩国、日本、澳大利亚。1,100万移居海外的中国人中,22%在美国。1980年后来美的中国移民人口翻了六番还多。
中国是美国留学生的主要来源。2015至2016学年,在美国高等院校注册学习的华人近32.9万名,占全部留学生的三分之一。四成多的中国留学生攻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
2016财年,H-1B签证申请获批的华人占全部申请者的9%,仅次于印度。
2015财年,九成申请EB-5投资移民签证的申请人来自中国。
2016年大约一半的成年中国移民至少拥有学士学位,明显高于整体移民和美国本土成年人;获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的华人比例是整体移民比例的两倍。
华府智库移民政策中心认为,这和中国移民能在美国获得合法身份的渠道有关。1965年后中国移民来美国有两种渠道:留学和H-1B高技术临时工签证。
半数华人从事专业工作 香港移民收入高
MPI报告数据显示,约有58%的华人移民拥有工作或正在找工作,低于整体移民和本土居民水平。
超过一半的华人移民从事管理、商业、科学和艺术等专业工作,远高于美国移民和本土水平。
大陆移民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56,000美元,略高于整体移民和本地美国人水平。
另外香港移民家庭年收入较高,中位数水平达到99,000美元。
只有13%的中国大陆移民家庭和6%的香港移民家庭生活在贫困之中,而所有移民家庭的这一比例为15%。
2015财年,新近获得合法永久居民身份的中国移民人数仅次于墨西哥,人数达到77,000。其中30%通过就业途径获得身份,其次是通过家庭移民(37%)或庇护申请。
由于每年按照国家类别提供移民签证的年度配额,中国大陆公民的就业和家庭移民绿卡申请大量积压。
2017年9月最新的签证发放数据显示,美国国务部正在处理2002年以来华人的就业和家庭移民申请。
“达卡计划”(DACA)
此外移民政策中心估计,2016年大约25,000名中国年轻人立即有资格获得“达卡计划”(DACA)。但截至2017年9月4日,只有740名中国大陆来的年轻人是激活的“达卡”持有者(Active DACA Holder)。
所谓“达卡计划”是指“幼年来美暂缓递解计划”,让大量非法移民可以合法在美国工作,但符合条件的亚裔申请率并不高,其中华人更少。“达卡计划”将于今年3月份开始逐步取消。
移民政策中心估计,滞留美国的非法华人移民约为26.8万,占美国全部非法移民的2%。
华人最爱加州和纽约
中国移民主要集中在加州(31%)和纽约(20%)。2011年至2015年,华人聚集最多的前四位城市是:加州洛杉矶、纽约昆斯(皇后县)、纽约布鲁克林(国王县)和旧金山。这四个城市的华人占全美华人的四分之一。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15年ACS的统计数据,出生在中国或自认有中国祖先和血统的美国散居华人达到500万。大约10%的中国移民在家中只讲英文,整体移民这一比例为16%。
2016年中国大陆移民的中值年龄为44岁、香港移民为52岁,美国本土出生人士中位年龄为36岁。
67%的华人居民拥有私人医疗保险,高于整体外国出生的人口比例。同时拥有公共医疗保险的华人比例和整体移民比例相当。
尽管2015年至2016年汇款流入略有下降,但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汇款接收国,仅次于印度。
2016年通过正式渠道的汇款额达到610亿美元。
美国的两次华人移民潮
中国移民到美国分两个阶段。19世纪中叶和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现在。在中国移民涌入美国的两次浪潮中,第一次是19世纪中叶以男性体力劳动者为主,这批中国移民抵达美国西海岸从事农业、采矿、道路建设和其它低技术工作。
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严重限制了之后的中国工人的移民,并阻止中国居民获得美国公民身份。尽管1943年美国废除了这项法律,但由于对非欧洲移民的限制,使得当时很少有中国大陆人能够移民美国。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和中国重大的政策变化开启了中国移民进入美国的新篇章。
这些变化包括1965年美国《移民法》为非欧洲移民重新打开了移民通道,并且为技术工人提供临时工作签证计划;1978年中国政府放松了移民管制;1979年美中关系正常化。
这一系列变化使得1980年至1990年十年间,中国大陆来美的移民人数几乎翻了一番,增长至536,000,2000年增至989,000,2016年更达到210万。
另外香港居民移居美国的浪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2016年这部分移民人数增长到212,000,占在美中国移民的9%。
(文章内容源自网络,我们充分尊重知识产权,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国际生在美国找工作很困难,是的!投了成百上千封简历多数都石沉大海,好不容易接到一个面试通知觉得终于朝着自己心仪的岗位又跨进了一步。但让你烧心的还在后头呢!等到真正开始面试的时候,你以为"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结果遇到的是:
短短几十分钟的面试决定着你的职业生涯,但有很多知名大企业偏偏就不按套路出牌,面试过程被他们打造得相当折磨人,且危机四伏。
日报君这里给你们提供一些面试时,可能遇到的各类让人抓(ma)狂(niang)的状况,你们以后即将碰到什么样的面(zhi)试(zhang),来随意感受一下。
面试问题奇葩型
面试官:某金融公司高管
面试者:@KEKE (美国本科,金融)
奇葩经历:那天我去某金融机构面试,群面,对面坐着西装革履的白人面试官,所有人进来以后,我们每个人都拿到了一张白纸,面试官说要玩一个游戏,我一听,有点意思:一组6个人,要用很多小方块拼成一个魔方,一人动一次轮流。
我们那组人都很nice大家互动蛮好的,可是全组人都在你一句我一句,没人Push Team,于是我们停滞了很长时间,这个部分35分钟结束,感觉很有意思,但是时间也过的很快,结果我们组没有达成目标。
结束以后,面试官和我们每个人都握了手,说回去等通知吧。我还是一头雾水,虽然玩的挺好,但请问这些题和我面试的职位有任何专业的相关性吗?
最后,竟然还神奇的收到了Offer……
HR挖坑型
面试官:某传媒机构HRD
面试者:@阿综综(英国研究生,市场)
奇葩经历:12月份毕业,最近刚回国,年前去面试了一家传媒机构。一面的时候,等待时间很长,进来一个男面试官:"英国利兹大学毕业的呢,我也是,Tell Me About Yourself?"于是我BlahBlahBlah说了一堆,他还问了薪资,我记得当时要的不高。然后就被安排在一个小黑屋里写5页的Q&A,奇葩的是,跟咱们高中做的心理问卷调查一毛一样。
后面的试题也和专业完全无关,做完以后我就给了前台小姐姐,说会在三天内给我打电话。三天后,电话通知我二面,还挺高兴,哼着小曲跑到呼家楼……
结果,坐下我懵逼了。
女面试官问我:"你爸妈做什么的?""额……做生意的,怎么了嘛?"她笑了笑,皱纹堆在脸上,还卡粉了。"是这样的,你爸妈有给你做一些职业规划吗?我看你本科三本之后去英国硕士读一年,也没有太多的实习经验,请问你回国怎么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呢?"面试官声音突然变尖尴尬地笑了笑。
我当时就慌了!怎么回答感觉都是给自己挖坑。
公司坑爹型
面试官:某传媒公司市场总监
面试者:@Philip(美国硕士,活动策划)
奇葩经历:回国后,我从海归彻底变成"海待",你们可能想不到,这已经是我第18次面试了,所以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了。现在留学回国做传媒行业的很多,我当时去的这个公司是HR主动联系的,电话里聊的还行,后来才知道这种是皮包公司,只会画大饼。
当时没长脑子也没调研就去了,办公室人不多,地板咯吱咯吱的,没前台甚至都没人招呼,然后HR过来了,把我带到一个屋里等待面试官,面试官进来了,直接说英文,看我沟通没问题,就开始中文聊后续。
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新媒体你做过吗,我们这边其实很缺运营的人才,你帮忙开个号写写文案可以吗?最近的段子你熟悉吗?比如网红每天的吐槽:"有些人表面很风光,其实袜子早就踩在脚底了。"这种。
我:您这招聘的到底是什么职位啊?
她接着又说:"我们是创业公司,需要能力强的人,可以处理多种事情的能力,你虽然是留学回来的,但是没有相关经验,跟国内的应届生差不多,不符合。"
哦,那你干嘛不直接找有工作5、6年经验的?我的简历上教育经历,毕业时间都很清楚啊,投了简历,如果不合适你别打电话通知来啊,来了又说看你简历觉得你不行,这不是耍人么……
(文章内容源自网络,我们充分尊重知识产权,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