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才多艺,就算全面发展吗?
2188阅读0评论留学移民

最近一份“幼儿园孩子简历”让很多网友大呼“自己的简历弱爆了”。一个小朋友不但学过钢琴、英语、滑轮、冰球、武术、舞蹈,还认识300多汉字,参加过体育比赛……有人惊叹,有人焦虑,有人质疑:学龄前儿童是否需要18般武艺样样精通?精通更多才艺就等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吗?

你小时候,也被逼着学习各种“才艺”吗?

多才多艺不难,全面发展不易

哈佛大学教授博通•怀特(Burton White)在哈佛幼儿园主持的长达13年的项目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

为了研究早期培训能否让儿童变得更聪明,拥有更成功的未来。他选择了幼儿园里发展特别优异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他们关心的是儿童的平衡发展,所以没有研究那些在智力或者艺术上表现特别出色但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困难的等方面特别差的孩子。

他们发现,让孩子看起来聪明很容易,经过这些机构的强化培训,幼儿确实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早熟”。

但坦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凯西•赫什-帕萨科(Kathy Hirsh-Pasek)等人的另一项研究却告诉我们,幼儿个人才艺上的“早熟”也许并不是好事。 参加研究的120个孩子,有些去了以学业为主(academically oriented)的幼儿园, 有些去社交为主(socially oriented)的幼儿园。当他们5岁时,前者比后者知道更多的字母和数字。但当他们上小学以后,前者并没有比后者更显示出更高的智商。他们的优势没有了。而且前者比后者创造力更差,对学习却更缺乏热情。


大脑需要休息

那么不以课内学业为主,单纯给孩子培养课外特长,是不是就不会影响他们的创造力了呢?

任何人要训练滑冰、阅读、弹钢琴、下棋等等才艺都是必须投入大量时间的,孩子更是如此。相应地,在其他方面花费的时间就减少了。这包括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间。

有着20年儿童和青少年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兼作家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博士在心理咨询中的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很多有特长的孩子在情感发展上落后2-5年,这是由于父母在他们的特长上花了大量的精力却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发展。情感发展不成熟往往导致孩子无法面对挫折,人际沟通不力等等的问题。

怀特的研究还发现,很多优秀(talented)并且快乐的儿童,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他们自己选择做的事情,甚至他们有很多时间非常悠闲。

这个悠闲的时间很可能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吉尔•斯丹木(Jill Stamm)是研究大脑发展的心理学家,她指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一些所谓寓教于乐的玩具,让父母觉得要利用每一分钟来“培养、教育”孩子。而大脑需要休息,需要一点时间来建立连接。

对小鼠的研究发现,丰富的环境和信息可能反而不如自然环境有利于大脑的发育。行为神经学家威廉姆•格林纳夫(William Greenough)为了研究不同环境对小鼠的影响,把小鼠分别放在3个环境里生活。一组隔离在小笼子里,没有任何“鼠际交往”(social interaction)。第二组在一个相当大的笼子和其他几只小鼠生活在一起,接近自然环境。第三组生活在迪士尼乐园一样的环境里,有各种滑梯、轮子……并且有几只小鼠生活在一起。他们发现,生活在自然环境里的小鼠最聪明,不但比缺乏“鼠际交往”的小鼠聪明,甚至比有很多刺激的,生活在迪斯尼的小鼠还要好。人类婴幼儿也许存在着同样的现象,过多的刺激有时候可能反而会造成伤害。雄心勃勃的早期教育很可能会造成神经拥堵现象(neurological crowding),反而影响智力发展。


游戏才是真正的学习

那么怎样让孩子学习呢?

可以让孩子去接触各类事物和活动,在孩子感兴趣,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去学习,因为学习效果的好坏不在于接受信息的多少,而在于接受信息的方式。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接受外界的信息,可能是有助幼儿发展得比较好的方式。

游戏也许是个不错的方式。很多研究都指出,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发展。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帮助儿童建立更好的注意广度;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语言发展;还能够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赫什-帕萨科等人在她们的儿童教育指导书《爱因斯坦从没用过学习卡片》(Einstein never used flash cards)里详细论述了幼儿游戏的好处和缺乏游戏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所以,学龄前儿童学习18般武艺,是不是就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我们不能给出确切答案,因为还需要问两个问题:

他们是以什么方式学的?

有没有占用他们自由游戏的时间?

文章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家住美国
2020-12-04 发布
期待您的精彩评论~
孩子 3 岁以前,真的没有记忆吗?

前几天,看到几个妈妈在微信群里聊天。

听说 3 岁之前的孩子都没有记忆,真的还是假的?

不知道啊,我家娃 4 岁半,去年带她出去玩的事不记得了,但是能记得坐的是火车。

那孩子 3 岁前到底有没有记忆呢?到底能记得哪些东西呢?

今天来跟大家说一说孩子 3 岁前记忆这件事。

01

所有人类,都患有失忆症。

「童年失忆症」(childhood amnesia),这个术语指的就是,人类无法记得 2 岁之前的事

为什么会忘记呢?目前有好几种解释,比如——

① 婴儿期脑部变化极快。许多神经元新生;许多突触形成;许多突触消失。这些变动都会清除掉记忆。

② 神经系统还没发育成熟。记忆需要的海马和前额叶皮质要到 3、4 岁才发育好,此前的记忆自然很难保留下来。

③ 自我意识还没发育出来。要记得「我之前经历了些什么」,至少也得发展出「自我」这个概念和「从前」这种时间感——这些都不是生而知之。

④ 还没学会说话。语言能帮助我们梳理经历,形成记忆。缺乏语言这个工具,记忆就很难被编码,也很难被提取。

⑤ 幼年发生的事情都太平淡了——无非吃睡拉玩。而只有那些会引起强烈情绪的事情,我们才记得牢,记得久。

虽然 3 岁的孩子往往能记得自己 2 岁时候的事,但只有那些能引起幼儿情绪大变的事情会被记到成年:比如记得 2 岁时因为生病而住院,2 岁时家里有弟弟妹妹出生,3 岁时搬家,3 岁时家庭成员去世……

不管哪个解释最靠近真相,有一件事是极其明确的——

0~2 岁间,大人为婴儿所付出的所有心力,ta 未来都会忘得一干二净。


02

然而,说「忘得一干二净」,似乎也不是很确切。

虽然无法想起,但最初的经历,用另外一种方式被保存在了我们的大脑回路里。

比如说,信任。

在饥冷无助的时候,那双大手是带来安慰,还是带来打击,还是迟迟不来?我们就这样记住了,能不能信任另一个人。

在寻求交流时,那个声音是立刻回应,还是无动于衷?我们就这样记住了,自己是受人重视,还是毫无价值。

在开始尝试时,那个大人是耐心等待加鼓励,还是直接代做,或者嘲讽打击?我们就这样记住了,自己是有能力自主,还是什么都做不好。

我们的杏仁核,记住了这世界是更值得探索,还是更值得警惕。

我们的迷走神经,记住了和其他人相处是值得期待,还是倍觉压力。

还有我们的奖赏系统,记住了在亲密关系里,要释出几分多巴胺。我们的镜像神经元,记住了和他人心有灵犀的快乐。我们的背侧前扣带回,记住了被他人拒绝时宛如实质的痛楚。

这些,都是婴儿时期就会形成的,可以一直保留下来的回忆。


03

所以啊,喂食啦,换尿布啦,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啦,被抱起来时小手软搭搭地搂住大人的脖子啦……

即使婴儿全部忘记,只有大人保留着这些记忆,也没关系。

小小的婴儿,只要努力成长就好了。

直到有一天,当年的婴儿也长成大人,开始照顾另一个婴儿的时候……

或者当年的婴儿长成大人,然后读到相关研究的时候……

就会恍然大悟。

原来我们身上的镇静,好奇,乐观,坚韧,并不是生来就如此。

还有那些能和朋友一起欢笑,能跟伴侣亲密相处的能力,有一部分,其实要归功于,最初的日子,所遗留下来的记忆。

即使说不出当初的故事,但你的神经回路依然记得。在那段被你遗忘的时光里,有人曾经,深爱过你。

(文章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