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大学排名前30不重要?
48阅读0评论资讯
美国 Chat Ray - Haddee
2023-09-16

图片

这是接着我们上一篇公众号,克利夫兰医院资深风险投资合伙人, 41 岁申请霍普金斯大学博士, Linda 女士分享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分享孩子从体制内到美高:为人父母的真谛

嘉宾Linda介绍

Linda - 医疗科技投资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研究生和一名美高高三学生妈妈。

Linda曾担任Vickers风险投资的全球投资委员会成员十七年之久,并于2022年加入美国排名第二的克利夫兰医院风险投资团队担任合伙人。她主管科技投资,先后担任二十余家公司董事;她致力于推动数字医疗技术的发展,在41岁时重考了GRE并成功申请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Linda是一名考夫曼学者和特许金融分析师持证人。她坚持在多个社区志愿者工作,包括上海金融分析师协会董事和美高Portsmouth Abbey的校董等。

Linda:非常感谢Dandan。我很高兴今晚能和大家聚在Dandan的线上会客厅,分享一些我的个人经历。特别是作为一名移民,还有孩子来美国读高中的经历。我们现在还有大约一年半的时间,孩子就要申请美国本科大学了。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家的情况:我们原来住在上海,孩子在公立学校读初中和小学。后来申请了美国的高中,目前孩子在波士顿南边的一所寄宿高中读书,已经读到11年级,还有一年就要申请大学了。至于我自己,之前因工作原因在中美两地奔波。由于疫情、孩子和个人学业的原因,我们全家在过去的一年半里移民到美国。目前我在美国一家医院从事风险投资工作。以上就是大致情况,稍后我可以和大家分享更多细节。再次感谢Dandan。 

孩子的成长,是家长世界观的投射

学校排名为什么不重要,可以和我的职场经历结合在一起。我觉得我的职业经历比较特殊,不一定每个家庭都会有。我想强调的是孩子的成长是家长世界观的一种投射。可能为了吸引大家来参加seminar,我跟Dandan有一次自告奋勇说咱们说这个鸡娃不如激自己吧,但实际上,这个标题并不是为了抓大家的眼球,而是想让大家一起来思考。每个家庭,包括在座的爸爸妈妈们,每天都在思考他们和他们的孩子、社会以及职场的关系。所以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都是重要的。

我有一个朋友说了一句话,他说,我的儿子能在上海和美国学习期间,取得巨大的学术成就和获得学习动力,是不是因为他知道了我在从上海搬到美国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的全家搬迁,以及我独自一人坐在20寸行李箱上生活了六个月的情况。我的朋友认为,我的孩子真正见证了这种奋斗过程,对他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我不确定,但我觉得这可能会有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从身边的家庭得到了一些启发。比如,我的朋友Dandan姐以及其他朋友们,我观察他们作为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从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启示。所以我想表达的是,我的每一个经历最终都可能在我儿子身上有所映射。但是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国内经常有一些申美高中介或者申美本中介,他们总是强调家长的职业、经济能力等与孩子的学历、工作经历、工作岗位等有线性关系,但事实上世界观的投射与学历、工作经历、工作岗位和经济能力之间并没有线性关系,可能有时候会有一些关系,但并非绝对。

在我小时候,我妈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她提到文革之后,有些农村家庭的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非常好。她举例说七八年高考以后,很多孩子的表现都很出色。虽然时代不同,但我通过自己在中美之间的经历,发现很多朴素的道理往往是最管用的。孩子的表现和将来的成就与家庭经济能力实际上并不总是挂钩。我在儿子身边看到了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见过上市公司老板的孩子,实际上父母的认知对孩子的影响更为重要,而这与金钱并没有绝对的线性关系。

当我孩子申请美国高中时,我突然觉得因为疫情不需要出差,有些空闲时间,于是我决定去读博士。我发现申请的过程让我对学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想要从事的领域。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美国社会,并通过申请流程的经历,获得了宝贵的体验。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锻炼,让我更贴近了儿子的生活,即使他进入美国高中后,我也能更好地与他沟通交流。

在美国,学校排名并不重要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为什么学校的排名并不重要。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带了很多学校的实习生,包括顶级大学的。今天我要讲的是一个来自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的实习生。这个实习生跟我工作了两个月,他是一位本科毕业生,之前没有工作经验。在今年夏天毕业后,他被芝加哥BCG办公室录用。他在BCG的实习是从一月份开始的,所以他在一月份之前找到我这里实习。我带领他这两个月,他的表现让我非常惊艳。我想强调的是,我甚至不知道迈阿密大学在美国的排名。我估计在150名之后,也许是200名左右。这个实习生的例子让我震惊,一个来自俄亥俄州的迈阿密大学的学生竟然能够进入BCG。我不会透露他的个人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被录用绝对不是因为家庭原因,而是因为我见证了他的工作表现,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BCG会录用他。

他有很多工作中需要的优点,而且他不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个来自排名在200名左右的大学的学生。由于我住在俄亥俄,所以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我认识很多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他们表现出色。与此同时,与我之前带过的来自藤校和芝加哥大学的学生相比,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些人都不及我带过的俄亥俄州的实习生。那么是什么因素最终促进了职场上的成功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稍后讨论,但我想先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家长们总是强调学校排名的重要性,但我觉得这并不重要,至少在美国不重要。如果孩子来美国留学只是为了拿一个瓶子(指学校名誉),那我就不清楚了。但在美国职场上,我可以百分之百确定学校排名并不重要。甚至我可以说,哈佛和排名200的大学相比,哈佛也不一定会有优势。

孩子需要掌握的能力

在我的实习生和其他同事身上,我发现了几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和因素。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我想解释一下,我们中国经常会说“这小孩从小能说会道”,但我指的不是能说会道,我指的是准确地表达,这是商业和职场所需的能力,他需要准确地表达他的想法。有些孩子可能话不多,但并不代表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有些孩子说英文带口音,也不代表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我一定要纠正这种误区,并与大家坦诚分享,有些家长可能会说“我们练练口音吧,多说话吧”,但其实并不是说越多越好,也不是说越标准的口音越好,我指的是准确和精准的表达,这是在美国非常重要的,包括我自己在内,这是需要刻意训练的能力。

另一个重要的能力是主动工作的能力。很多情况下,我们中国长大的孩子,出于各种原因,可能不太主动。我接触的人当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不主动,但是他们的主动性可能需要训练。他们内心可能很想替你分担,但他们需要训练如何表达这种愿望。他们需要学会如何与上级、主管或同事沟通,表达愿意分享工作。而且分享之后,他们也需要履行承诺,不能说“我愿意分享”,然后过几天不交付工作成果。这样做就等于给自己挖坑,还不如不说。

第三点是自律的能力。我最近新招了一个非洲裔女孩,她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生。她告诉我,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去健身房锻炼,然后乘坐轻轨来上班。我想表达的是,这种自律的能力在职场上非常重要,不仅影响你的外表形象,也反映了你的态度。我见过一些面试者,面试的时候,虽然他们打着虚拟背景,但你可以看得出他们是刚从被子里爬出来的。我认为无论如何,无论我开会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你也不能穿着睡衣来开会。这不是我能不能容忍的问题,而是关乎你对待事情的态度。

接下来,我想讨论讲故事的能力。实际上,我认为讲故事能力强并不意味着一个人能言善辩。举例来说,潘博士,也就是Dandan的弟弟,是我最早接触到的一批讲故事能力很强的人之一。很多人可能会问是不是就是能言善辩,但我认为讲故事能力强是一种对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观众是谁,并体现了共情力,这是一种非常高维度的能力。

再接下来,我想讲一下独处的能力。很多从中国来的小孩,绝大部分都需要学会独处,即使像我和Dandan这样的家庭,已经在这个本地生活,而且我们有孩子,孩子长大后,必须学会独处。这个能力实际上非常重要,虽然我不会展开详细讲述。接下来,我想说,在大陆的学生中,在来美国读高中的孩子中,在争着上藤校的孩子中,可能都并不具备我以上所说的能力。我是真的在带过这样的实习生,发现他们缺乏这方面的能力,这让我感到很遗憾。很多实习生在面试环节就给刷下去了,或者是他后来的发展也比较一般。我觉得作为父母,其实完全可以提前知道什么东西更重要,然后给予孩子。Haddee有很多课程很实用,当然,我不是在推销课程,我只是想表达,作为父母,知道孩子需要掌握什么样的能力并训练他们很重要。

另外,学会与众不同也很重要。在美国和在中国工作的最大区别是,在中国,你要学会随和,不要太过与众不同。但我在美国工作的感觉是,你一定要与众不同。如果别人发表了意见,如果你只是说“我同意”,那还不如不说。我发现在这里,别人发表意见后,你思考一下,然后说出你认为需要再思考的地方,这会让团队非常尊重并不断认可你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总是说“我同意”实际上会影响你在团队中的声誉。

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所谓的独立思考,这和之前的话题有一点相关的基础,但我认为人必须与自己和谐相处。这是我最近在美国职场上发现的一个能力。为什么我要谈美国职场这一块呢?我之前和Dandan也聊过,我觉得她希望让我谈这个,而我也非常认可,因为我们并不是上完大学就万事大吉。上大学只是人生之门的开端,所以我实际上是从后往前思考的。如果我未来需要这些东西才能够教好孩子,才能有一个完美的人生,我就会往前思考,我会发现什么是重要的。今天我特别想表达的是,重要的因素中并不包含前30名学校。我真的没有觉得前30名学校能够提供上面我所列举的这些能力。我想表达的是,前200名学校都能够提供我所列举的这些能力,所以完全没有必要让全家都为了孩子进入某个学校而感到焦虑。

那最后呢,就是所谓的孩子的复原力和放手,我就时间原因就不展开讲了。

学会“躺平”

最后一个话题,我想谈谈我的职业观点,这个比较简单,因为我觉得我没有建议,只有思考。为什么呢?因为我认为所有的变化都是不可预测的。现在AI带给我们很多信息,比如去年我们家小朋友申请夏令营,他经常向我咨询,但现在他不需要问我任何事情了,他可以直接去问OpenAI,OpenAI比我聪明多了。我不懂的OpenAI都知道,我懂的OpenAI说得比我更好。我觉得这个时代的变化绝对是以淘汰上一代人为主。最近我在看一本书,叫做《为什么我们会生病》,书名不重要,它讲的是基因的变化。基因的变化主要是与上一代有所不同,它为什么要与上一代不同呢?想想看,上一代最终的命运是什么?命运就是结束。

生命的意义在于创新和开始。如果一个人的基因已经走到了40、50、60或者80岁,那么从基因的角度来看,它一定要颠覆这个状态。这可能并不准确,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我觉得这本书《为什么我们会生病》讲得挺好的。另外,比如说我们现在想谈的驾照问题。我刚来的时候,有个同事告诉我,他儿子不喜欢考驾照,后来我发现我们家孩子也不喜欢考驾照。

对于他们来说,为什么要考驾照呢?我们以前好像高中毕业了就赶紧考驾照,就怕大学没时间。大学毕业了实习的时候,万一老板需要你有驾照,那会很焦虑。那时候妈妈就会说,那你弄个驾照啊。我没有驾照,但是我看我身边的那些跟我同龄的人,他们家里条件还可以的话,现在考个驾照,以后做个销售岗位之类的,拿过来就能开车,对吧?那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会因为考驾照焦虑呢?因为有自动驾驶,他们不需要去考驾照。所以我的意思是,我们曾经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些技能,未来可能会不再重要。至于未来什么重要,让孩子顺其自然,不用过度焦虑和思考。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我觉得孩子需要学会一种能力,就是躺平的能力。

我想表达躺平的重要性。后来我搜了半天谷歌,找到了这个成语叫"顺天应人",我觉得这一下子就显得高大上了很多。实际上,它就是躺平。顺天应人的意思是,如果大家都觉得这件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你就别拧着这件事情干,等会儿再说。等时机成熟了再看。其实我觉得大家有时候把躺平讲得太贬义或者负面,但我个人觉得实际上躺平非常重要。

学会拥抱不同

学会拥抱不同很重要。昨天我和一个做企业非常成功的外国人聊天,他不是美国人也不是中国人,而是来自另外一个国家。他问我中美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他问我在两边工作过的感受,我觉得美国可能对差异存在的宽容性很多。我想特别提醒想来美国读高中或本科的家庭,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的信息可能和我们从小受的教育不一样。

然而,或许我们应该先慢下来,试着理解对方的观点,看看是否有其存在的道理。即使我们可能仍然不同意,但至少不应该因为出发点不同就拒绝对方。我认为拥抱不同很重要。在美国社会,我发现他们在很多方面并不如我们,但特别神奇的是,他们允许各种声音讨论,即使不相关的也允许说。每个人都安静地聆听别人讲话,当有人要插话时,别人会停下来倾听。这种规则就是过程导向,只要符合这个过程,即使观点不同也可以存在。拥抱不同可能孕育创新。

新心就是不同,就是difference。结果导向会有什么问题呢?结果导向意味着,即使过程不合理,只要我认为结果是好的,我就会追求那个结果。但如果过程牺牲了很多东西,我就看不到那些小的东西,也就看不到新的东西。因为如果你锚定于结果,所有的新东西在你眼中都不存在,因为你只看重目的地,而忽略了过程中的一切。

最近硅谷发生了一些事情,比如OpenAI的CEO被罢免又回来的事情,引起了一些轰动。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思考。在全球范围内,包括印尼、非洲和印度等人口增长迅速的国家,劳动力危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中国和美国,劳动力危机也备受关注。我认为芯片革命已经引领我们走了很长一段路。在面对劳动力危机时,自动化和辅助技术实际上是最符合伦理的选择。这些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便利,实现我们生活的福祉,帮助我们实现前几辈人无法实现的服务功能。因此,我个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芯片革命是不可避免的。我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之前和别人讨论时提到过,有人可能会问,在当前这么多人学习计算机科学的情况下,是否应该让孩子避免这股浪潮,学习其它的。我认为没有必要回避。如果时代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孩子对此也有兴趣,为什么不支持呢?很多家长又开始担心孩子是否能进入前30名的学校,但我认为这并不重要。虽然我的思路看起来有些混乱,但我确实经过了一番思考。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到这里。

Dandan:哇,Linda,你太厉害了,分享得太棒了。下次你来我家吃饭吧,让孩子收拾一下厨房,然后我们可以去买一个Tesla的机器人。非常感谢,你的分享太棒了。

我从2015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最初在高通工作,后来和我弟弟合作做了全球老师的招聘,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从2020年开始,我们转型为CE,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支持。感谢Linda和她的孩子对我们的支持,还有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我们老师的支持。教育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大家都在关注如何培养孩子,如何让他们进入前30名的学校。我每天都接到很多电话,个人感觉自己更像是在帮家长解决问题。我觉得家长的教育比孩子的教育更重要,就像Linda在分享中提到的,她躺平后,全家都变得更平静。如果父母中有一个或两个人很焦虑,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的公众号有时也会发布一些关于孩子睡眠重要性等方面的文章,但今天是我觉得第一次真正地为家长们提供教育。当然,我也看了Zoom里面提到的一些学生素质,比如迈阿密和哈佛的学生,我相信这对学生也非常重要。所以今天听众中的学生们,希望你们也不要失望,因为我觉得Linda讲的内容非常宝贵,而且非常贴近生活。这次分享太精彩了,时间也不多了,我们打开麦克风或者聊天,让家长和学生们提问吧。

Q&A 环节

观众:前30是不是至少是个敲门砖?

Linda:绝对不是敲门砖。任何人都可以申请任何的实习机会,在北美没有学历歧视,这个是跟我们中国特别不一样的一个点。 

观众:学生没有入门之前怎么展示他的素质?

Linda:学生之前的经历,还有写作等,当然这些简历上看都差不多,但我们会进行一些面试,很短很短,30分钟,我就可以了解到这个小孩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Dandan:是的,在我之前在高通工作的时候,我们招聘的一些候选人都是来自加州州立大学系统,他们也表现得很不错。

Jennifer:Dandan你好,谢谢你带来这么好的分享,Linda这个讲座真的是一气呵成,特别的受教。我有一个问题,这些很重要的素质里边,第一条关于交流能力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你说到需要刻意练习的语言能力,能不能分享一下你自己是怎么刻意练习的?然后第二个就是有没有一些例子来展示比较好的这种交流技巧,或者不好的交流技巧举一些例子,谢谢。

Linda:我觉得Jennifer这个问题特别特别棒。简单来说,美国的职场要求不同,所以有更多的语言表达能力练习机会。例如,当我在亚洲的时候,很多场合并不需要我说很多的话,而且在亚洲,说话的表达逻辑也不同。在美国,seminar上的动态不同,不会像我刚才那样长篇大论,也不会漫无目的地说话。在美国,他们会在十分钟或五分钟后开始提问,可能你都不会有时间翻到下一页幻灯片。整体环境也不同,我分享一个近期的工作体会,我从外面出差回来,刚没讲多久,就被提问谈一谈这次出差,我对风险投资市场有什么看法,我当时就有点懵,心想也许我应该准备一份市场报告,但效果不好。所以,我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过程,刚开始,你会发现你讲的并不是你的同事想要听到的,没有满足他们的期待,可能你需要经历很多失败和挫折,才能收获一次掌声,然后慢慢后面就掌声越来越多了。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调动观众热情的语言技巧。举个例子,今天的讲座,我可以一开始就问座上有多少人申请了美高,这样能迅速调动气氛。还有一些类似的小技巧,需要积累实用的经验,看看别人是如何讲述这个过程的。我觉得,训练演讲对职场上的沟通能力是没有帮助的。

我曾经很喜欢看演讲,比如毕业典礼之类的,因为我喜欢被感动到极致,我是典型的巨蟹座,情感表达丰富,像女生一样。但后来我发现,这对工作没有太大帮助。在工作中,与同事们打成一片是最重要的,要有幽默感,能理解别人的笑话,并能继续这种气氛,这需要刻意训练。

Dandan:谢谢,说的太好了。下面我要插一句话,就是刚才Linda讲了,就是要掉很多坑,我们这里的家长包括我和Linda,我们都很保护我们的孩子,当然我们也很保护我们孩子的时间,所以很多家长会把很多事情都理得非常清楚,因为要让孩子专心读书,其实你真正训练孩子的话,其实各个方面都可以培训他的。

他在考试中的表现不理想,填写了一个糟糕的申请表格,导致夏校申请被拒。有些孩子第一次经历到了被拒绝,但实际上,这些经历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跌倒了没关系。没有人一帆风顺,没有人没有犯错误的。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是非常好的。

Linda:有人说过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你主动去改变自己,通常是很难的。但当你被迫离开舒适区时,可能改变会变得更容易,因为你已经没有退路了。所以我建议家长为正在申请ED的孩子准备一些温馨的东西,例如花朵,当孩子没有收到心仪的学校录取通知时,可以对他说一句"恭喜你,从现在开始创新变得更容易了,因为你不需要考虑你还拥有什么,你可以直接拥抱所有的不同和新事物"。

Dandan:是的,到时候跟他说三月份你手里有一堆offer,随你挑。

Linda:Dandan就是属于那种永远的乐观派。

Dandan:那肯定的。下面Linda来给我们讲一下申请博士。

Linda:一个40多岁的妈妈去大学读书并不常见,这个过程非常困难。经常发生一些令人夸张的事情,例如忘记电脑,因为思考着晚上八点要赶作业和上课,同时儿子还要求帮忙解决问题。妈妈匆忙离开后发现忘记带电脑,不得不返回大学一次,整个过程耗费了一个多小时。这个过程与40多岁的妈妈给孩子申请美国大学本科的步骤非常相似,都是相当典型的美国博士申请过程。

在我申请完了那一年,Hopkins居然取消了GRE的要求,但是我那一年沟通了好几封email可不可以取消GRE要求,校方说不可以,我们不会取消这个有要求,而且还有最低分要求。博士的经历,看每个人的需求是什么,就跟孩子美本的经历是一样的,一会我多花一点点时间去讲一下这个说法。我没有一个系统的healthcare的经历,所以我非常appreciate有机会在Hopkins这种医疗比较著名的一个院校里面,能够去近距离的去听到一些东西,比如说自己有其他的是不管是希望在科研上有进取或者怎么样,我觉得都不一样,这个我就不展开讲。

我一直很想去Hopkins,但是在本科毕业申请时没有成功。后来去了新加坡国立读硕士,但仍然没有被Hopkins录取,我意识到自己能力不足。回想起来,我并不是在找借口,而是承认我当时的能力还未达到那个水平。然而,我一直告诉身边的人,只要有心去追求,即使是一个40岁的阿姨,也可以申请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现在,我认为在40岁时我终于具备了去Hopkins的条件,不论是阅读速度、交流能力还是小组讨论和对行业的认知,我都相信自己配得上Hopkins。如果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最好的策略是让自己配得上它。我觉得在40岁的时候,突然间觉得自己配得上Hopkins,所以就去申请了,同时也相信它可以给我带来新的东西。

 有一件事让我有点愤怒,但后来平静下来。我观察到中国有很多申请美本的中介公司,无论地位如何,他们都在以让孩子上名校为目的。他们鼓励孩子申请文科,特别是小男孩,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更容易被录取。我非常非常非常不同意这种观点,原因有两个。首先,如果在高中期间放弃了理工科,甚至只学得很浅,你就没有机会进入伦斯勒理工等学校,更别说普林斯顿和MIT了。去看看那些白人小男孩或非洲裔小男孩在伦斯勒理工的基础知识,你就会明白,学了人类学等文科后,不能换个地方读理工科专业。所以我对前30这个概念特别反感,因为很多家长或者中介为了让孩子上名校,而让孩子们放弃了丧失了自己的兴趣。另外,我可能有些家长和我一样从事医疗行业,了解美敦力是一家大型医疗器械或制药公司。在我选择一个芝加哥的人类学和伦斯勒大学的生物学之间,我肯定选择后者。为什么要为芝加哥付这个高额费用呢?这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任何业务,最终都是以实业为支撑的,在实业支撑的时候是不能牺牲专业的。当实业为支撑时,就不存在名校与否的概念,重要的还是回到专业层次。另外,我感到愤怒的一点是,许多中介会让孩子填写“一代大学生”的身份,因为他们知道美国统计一代大学生的入学比例。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一代大学生”这个事情以公益的方式传达给社会和其他家庭。实际上,如果你不是一代大学生,千万不要填写一代大学生,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这个选择在整个申请中的权重有多大。

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那样,那几项的权重已经占据了95%,与一代大学生没有任何关系。其次,如果别人在你的资料中发现了不真实的东西,你之前的所有申请努力、GPA和标化成绩都将白费。然后你将毫无征兆地失败,都不知道为什么。所以在美国,有一点非常重要,正如我的朋友曾经说过的,那就是要尊重美国的规则。美国的规则特别讲究诚信,尤其是在培养年轻人的过程中,决不能走捷径。一旦走捷径,你都不知道在十几岁或者20几岁时会掉进哪个大坑。可能孩子17、18岁时,我们进了一所非常好的藤校,我们都非常开心。但是在27岁时,他可能已经掉进一个无比深渊。在这种情况下,我更希望我的儿子能够在事业上长青,直到78岁、88岁,我希望他能够走得更远。我不希望他只局限于去藤校,这不是我人生的唯一目标,所以我补充了几句。

Dandan:对,我已经讲过了。如果你们写一些不正确的东西,比如说一代大学生的父母。他们会说:“我们在美国没有上过大学。”但是,在中国上过大学就是上过大学。你给孩子造成了一个印象,你可以在生活中虚假表现,但最终孩子还是会失败。所以我完全同意,必须要真实。 今天有个家长问我,他们不在美国,能不能以美国人朋友的地址参加一个竞赛。我告诉他不需要这样做,如果你不在美国,就不要参加这个竞赛。 

Linda:有家长问,是初中去美国好还是高中,我觉得带小朋友出去的时间点不重要,只要您一直陪在身边就好。不过,考虑到小朋友现在还在国内,如果是在高中带他出去可能会给家长带来更多的便利,不会限制他们一定要来美国。之前我并不想来美国,但出于其他原因,我最终还是选择了过来。

观众:孩子申美本有什么建议呢?

Linda:刚才我说了最重要的是按照他的喜好去做事,因为人生只有一次青春,这是第一点,好像说的很高屋见瓴的样子,但是实际上还有一个就是,现在有很多小孩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已经很明确了。他们知道要挣钱,而且知道要用工程或者科学的方式去挣钱,或者金融的方式去挣钱。尊重孩子的想法也是很好的,如果他没有特别想做的事情,可以问问他特别不想从事的工作是什么。

可以做一下排除法,还有,我刚才说的是美本,但实际上它是美国本科。我认为美国的任何地方孩子自己都能清楚,包括我自己在内,我都很清楚我要录取什么样的人。大家不需要过度推敲我的心情,我太清楚我自己想要什么了。就算我告诉你了,如果你不是那个符合我要求的人,我也知道我不能和你合作。这个国家不是所有地方都一样,但是我经历的地方应该说可以和大家这样交流。

我还是希望孩子来美国的。我过去有个外国朋友,他对我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非常有帮助。他说英语是这个世界上科学的主导语言,所以对于像他这样学习化学工艺的人来说,能够用英语培养自己的阅读和交流能力对他们孩子未来职业发展非常有好处。我还看到另一个东西,关于世界观,有人说没有亲身经历世界的人是没有世界观的,他们只有本地观。虽然有点极端,但我觉得这有一定道理。

观众:最后一个是专业和职业的发展,中国籍学生美本毕业之后留美工签和求职的难度。

Linda: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推荐那些为了文科而非要进藤校这种著名大学,在美国,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举个例子,如果你考了个硕士学位,然后有自己的机械工程或其他工程专业,只要你勤奋努力,我认为你找到工作的概率是非常高的。然而,许多小孩子我认为是懒惰的,包括我熟悉的一些亲属的孩子,我觉得他们有时候并不是懒惰,可能是他们没有得到激励,没有人告诉他们他们一定能行,他们应该下定决心努力。但是这些孩子最终还是留在美国,拿着工作签证,我认为这有点夸大其词,因为未来美国可能会有劳动力危机,所以在一段时间内移民政策会形成一种相对宽松的政策,除非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地缘政治变化,否则劳动力会留下来。

Dandan:我完全同意,美国现在与中国的对立有所缓解,中国人口下降而美国人口上升,这使得美国具备了优势,并且他们吸引的人才主要是高科技方面的。非常感谢Linda,你说得很好。因为美东时间已经很晚了,我们今天就到这里吧。Linda,最后请给我们一条建议吧。

Linda:我觉得给我们的娃们一个建议就是,让你的周围都围着你想成为的人,与他们交朋友,学习他们,通过模仿慢慢习得一切。另外,不要焦虑,因为正确的轨道上应该存在着激情、兴趣和爱,而不是焦虑,如果焦虑的话,就停下来,寻找其他的轨道。

Dandan:谢谢Linda,谢谢您宝贵的时间这么忙还给我们分享,谢谢家长,谢谢所有听讲座的学生,再见,晚安。

期待您的精彩评论~

美国 Chat Ray - Haddee

[暂未提供]
[暂未提供]
@美国 Chat Ray - Haddee